2003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再敘「刺激1995」

該片的片名,真反映了片商榨不出汁的貧脊腦袋,『鯊堡監獄的救贖』vs『刺激1995』,真不知該說是片商想像力豐富,還是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神奇聯想。

(2005.8.29 補述: 過了兩年,終於知道片商的可能想法了。)

所幸有許多人沒被莫名其妙的片名誤導,還是欣賞了這部畫面深刻、演技精湛、對白雋永的好片。

這部片子,不僅劇本結構優秀,許多引人深思對白也是吸引小弟一看再看主因。還記得有個網站把片中漂亮的對白整理的很棒,但一時間實在找不到了。
不過,倒是意外看到這個評論,分享給我的朋友。

原文來源:http://home.kimo.com.tw/cocoden.tw/oldmes/Message/message990812.htm

「刺激1995根本就是一部關於修行的電影。」H 說。

H 不喜歡陳腔濫調、膚淺、一看就明白的電影,像這回得了很多奧斯卡獎的「阿甘正傳」,他只看了十五分鐘就離開,他說:「這部電影是拍給那些心智懶惰的人看的。」

「一如昆德拉所言,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。天公疼憨仔或許真會發生個一、二次,但絕不會一輩子都那麼幸運。『阿甘正傳』的賣座說明了大眾內心隱藏的賭徒心態,夢想巨額的不勞而獲。經驗明明告訴我們每賭必輸,卻還要繼續下注,都不願腳踏實地去面對複雜的生活世界。」

「記不記得那部美國卡通『最後的獨角獸』?片中魔術師將獨角獸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,但獨角獸很厭惡人類肉身。由於懼怕火牛,不得不忍耐適應,漸漸地她習慣了,還愛上了國王的兒子,嚐到肉身的甜頭之後,她開始認同肉體而忘記自己真正的身分。當魔術師提醒她時,她還很生氣地抗拒,否認她真正的自己。」

「記不記得在監獄中阿瑞說的體制化?說一個人剛進監獄時一定會痛恨它,漸漸就會習慣它。」

「獨角獸就是靈魂,靈魂是人真正的自己,身體則是座監獄,拘困我們的靈魂。所有的宗教或真正的教學都談這個,但我們視而不見。我們裡面有不快樂的國王,有典獄長,也有獄官、獄卒,就是他們囚禁我們,奴役我們。」

「以基督教而言,需要紀律與聖經。紀律不是指那種像典獄長說的法律或教條之類外來的約束,而是自己給自己的,持續不斷的努力。至於聖經,影片中的處理非常巧妙,安迪用它來藏小石鎚,最後還在上面題字挖苦典獄長:『你說得沒錯,得救之道就在其中。』聖經可以說是曾經逃獄成功的人所留下的知識與方法。」

「藏小石鎚的意思就是實用,實用聖經是什麼意思?絕不是只用來談論或背誦,而是要用來實踐與行動的。」

「聖經中提到的天堂,並不是指肉身死後的天堂,而是人活著時內心的和諧。安迪最後安身在墨西哥的一處太平洋岸邊,而墨西哥人認為太平洋的意思是沒有回憶的地方。修行的人都知道靜心當下的必要,有所體驗的人都會知道,當人處在當下時,腦子裡是沒有回憶的。」

「關於影片裡麗泰海華絲的海報?」

「性,可能是人生命中極重要的能量,它有極大的可能性,所有古傳的宗教或教學都會觸及這個。我們一般都隨便亂用,用它來與人爭論、用它來表達負面情緒,用它來狂熱追逐一些令人著迷的事物,比較直接的,是用它來意淫,作各式各樣的性幻想。像那場囚犯在看麗泰海華出浴的鏡頭時,全都快樂地陶醉其中,或者等而下之的,像三姊妹用來宣洩施暴,輪為禽獸不如的惡魔。」

「不容易看見自己身在監獄。」我說。

「或許換個角度看看。像獄官對囚犯說的:我叫你吃你才吃,叫你拉才拉。也如武俠小說常用的一句話: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我們在日常生活就充滿了這種『不得已』,當我們情緒被弄壞時,吃喝拉睡 都會出問題,當我們著迷某些人事時,怎麼也無法脫身。或者,你試試看:做你不喜歡做的事或不做你喜做的事,你就會知道你有多麼不自由。」

「仔細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,每天都大同小異,到同樣的地方,見同樣的人,說同樣的話,和獄中規律的生活有什麼兩樣?當人說我喜歡這不喜歡那時,背後其實都是他不得不這樣或那樣,自由其實只是他的幻覺,或者說他的自由是在一個極低的層面上。」

我告訴他,有場戲我很喜歡,就是安迪播放莫札特的歌劇費加洛婚禮那場。阿瑞說:「樂聲直衝雲宵,我一點也聽不懂那位女聲樂家唱的是什麼,但那一點也不重要, 那是種無言之美,美的讓人心碎;在那時刻,石牆好像都不存在了,每個人都是自由的。」我看過的電影也不少,但我從來沒看過有哪部電影將音樂用得這麼好過。

「其實那就是真正好音樂所帶給人最美好的意境,像剛剛講的太平洋,沒有回憶的地方,也是佛家講的無心(心碎)、無念(無言)的意識狀態,就是當下。所有拘困人的煩惱、名利、家庭、事業、感情、人際關係等等,在那時刻全都放下了。」

接下去還有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對話,那是安迪被罰獨囚兩週之後,囚友們問他是不是不是很苦。

「才不,我和莫札特在一起,很快樂的兩週。」

「怎麼可能?難不成他們讓你帶留聲機進囚室?」

「不!是在我腦子裡,在我心中,要知道,在這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別人管不到的,是石牆關不住的,那是真正屬於你的地方。」

「那是什麼?」

「希望。」

「希望是危險的東西,是無用的,是會讓人瘋狂的東西,我勸你最好趕緊丟掉它。」

我沉浸在思緒中,關於生活、監獄。我可以覺察到我的生活有很多問題,也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,但就是很難想像自己是生活在監獄中。是不是我也被體制化到不能沒 有監獄的地步?是不是已經忘了真正的自己?什麼是靈魂?怎樣才能「看見」自己的靈魂?每次和他談話都會這樣,引出一缸子難解的問題,有時還會因此頭痛、失眠,會好一陣子怕和他見面,但我知道,如同安迪說的,有人忙著生,有人忙著死,而我大概是後者罷。

6 則留言:

  1. 很久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做Sting 中譯"刺激"
    由保羅紐曼與勞勃瑞福主演
    結局曲折離奇 大出觀眾想像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你,終於解開我心中長久的疑問。
    原來 The Sting 還有續集,刺激 "1995" 應該如你猜測,是用來區隔用途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超愛這部電影, 是我這輩子看過最多遍的電影, 應該有個20次吧, DVD 就買了兩個版本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如果突然被問到最愛的電影,這部片也肯定是我的列表之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「以基督教而言,需要紀律與聖經。紀律不是指那種像典獄長說的法律或教條之類外來的約束,而是自己給自己的,持續不斷的努力」

    這個評論者根本不懂基督教,基督教最重要的觀念,就是因為原罪的關係,人類無法靠自己努力克服某些事情,而必須靠他者救贖。紀律那是佛教的觀念,而基督教的觀念是,只要你信主,「自然而然」就能有好行為。

    這部的片名其實已經透露些微了基督教的觀念:救贖。你會發現片中有關於救贖的部分,幾乎都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他人的,黑人是被主角的希望救贖的,不然他會永遠活在沒有希望的世界;主角是被年輕小夥子所帶來的真相救贖的,不然他早就可以走了,是因為自己覺得要贖罪。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是呀! 他終於最後採取行動,是靠著那個小夥子的關係。也解開了自己一直受制的靈魂...
    不過,這部片子真的是拍的非常好。就算是過了這麼多年,仍然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片。

    回覆刪除